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会员服务
本站首页 成长在线 热点话题 教子有方 快乐书吧 资源分享 教育交流 教育故事 学习方法
会员题库 青春期教育 名家博览 影视共享 心理教育 理财教育 国外教育 网上教育 关于我们
会员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教育故事
教育 故事
发表时间:2006-09-20 11:29:33   文章来源:新教育网       浏览次数:2151

 

               教育 故事 哲学系 李向东

    说实在的,再来北师大之前,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过很理性的认识和分析,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有过阶段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更多的是在模仿,是在观摩。总在追求一种形式上的跃进。现在想起来,感觉当时的问题太多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对:“我为什么要变化?这种变化的内容、途径是什么?这种变化对自己的影响是什么?有什么显著的后果?如何去进一步更新?”处于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反正我已走过了。但是,随着经验的累积和教学时间的加长,猛然发现自己仍然在原地踏步,重复着以往的过程,并且欣欣然,认为在这个领域内较高的水准也无非这样吧!当今天有幸置身于这样一个环境中,以空杯的心态去聆听最新的教育理论,去体验和感悟理性的力量时,才发现我着十年的盲目性、偏执性,固然阻碍了自己的发展,更主要的是贻误了学生,不禁汗颜。现将我从教的几个典型的故事反思如下:
(一)初始阶段
    初踏上教师职业时,是充满着一种无奈和伤心之举。第一天上课时天空下着小雨,满是阴霾,我去给一个高二年级的班上《经济学常识》,竟然发现雨伞在臂上挂了整整一节课。也许是这个沈从文式的开头很快赢得了学生的同情,在办公室的一位老历史老师的引领下,我慢慢开始了最初的教学生涯。
首先过教材关,必然熟悉教材;其次过教参关,高度熟悉教参。同时开始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充实课堂。一年之后,蜚声校内,由于我的知识面广,因而尽量使它们进入课堂,给课堂凭添了从没有的气氛。学生非常喜欢上我的课,有几届毕业生走后,或转学的学生对我一致的认可是:“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听到向你那样的政治课“。第二年哲学我确立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枯燥问题形象化”的教学原则,一直伴随至今。但就在这时,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面临了,我的致命弱点暴露出来了,缺乏对课堂有效的控制,对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和强化,因而成绩偏低甚至很低。这在很长时间加重了我的负担和学生的负担,直到有一天听到夫人一句很平常的话才猛醒“一个好老师不仅仅在于授课好,更重要的是你的学生学的好。这句话对我的启示很大,转而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但一直延续到今天。
思:
    第一个阶段大约用了四——五年的时间,这种缓慢的进展原由如下:
(1)应有良好的职业承诺,没有职业的忠诚感,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或一项终身从事的事业中缺乏了这种忠诚感,缺乏了情感的投入,是最危险的,这一教训终身不忘。因而后来对我的学生要求时,首先强调学的态度、动机、情感。强调对学习的虔诚感、忠诚度。
(2)教师就是教教材,就是传递知识,因而将大量的时间、功夫花在充实自己的相关知识上,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均有涉猎。这个过程对我现在知识的储备非常重要,我感激这一段日子。
3)不听课,不学习,自以为是,搞单干。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赞誉更加强了这些信念。
4)有了初步的理念,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没有形成一系列、一整套规范的形式,因而出现了做起来知道,说起来大概。没有一种清醒的、稳定的态度。
(二)熟练阶段:
    这一阶段持续了二到三年。二件事情改变了我的认识。
1)我被一家行销公司聘请做了半年行销讲师,每周六、日上课,面对的是成人,不同(层次)的成人。因为行销讲师最核心的任务是引起人们对产品的欲望,引发人们对产品的认同,引导人们对产品的使用。因而我调整了授课的方式,以举例为方式,以激励和赞扬为基础,这对我的教学产生了莫大的影响。而且使我真正喜欢上了教师的行业,因为期间有两次转行的机会,最后关头我都选择了放弃。
2)我开始对教育、教学本身进行探索,但最终发现影响我致深的都是我高中时的两位老师,也可以说我又回到了起点。一位地理姓孙的老师,讲课从不备课,从不看书,从不超过25分钟,但他的简洁、概括,对课本的结构化、体系化处理的能力相当高。我copy了他;一位姓王的语文老师,感情丰富,阅历丰富,充满激情,文采飞扬。我同样COPY了他。二人的影响对我的教学生涯至关重要,可以说我就是他俩的翻版。
思:
(1)教学只有面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才有效果,因而研究学生成了教学的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对学生的需要、特点,心理成长阶段等等都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又没有特别的必要性,又没有必要的设备、资料支持,只能坐等。如何能向推销产品的厂家对顾客市场的细分那样对待学生,我们的教育就不会停留在此了。很可惜我们都止步不前了。来北师大后,我又一次对以往的放弃思考“是不为也,亦或是不能也。”
2)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太多的框架,太多的条条,并且总是以否定、惩罚为基础,看学生哪儿都不顺眼,哪儿都是缺点,从来没有用肯定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我认为这是教育观和学生观出了很大的差错。
3)我直接从学习的经历经历中,复制了我的职业基准,以前一直没有明晰状况,这一次我终于从自我反思中找到了问题的根据。我的学生经历对我的教学经历至关重要,自己是怎么样当学生的,为什么 要求学生做那些连自己都不愿做的事呢?忍受着自己都不愿的忍受呢?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重要。正如我吸收了孙老师的风格的同时,也感染了他的随意和散漫,COPY了语文老师的激情、文采但也实践了他的夸张、率性和自以为是。我一直在思考,教师的求学经历对教师的从教经历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三)探索阶段
    跨越第二阶段后,我也从山西省的一个偏静、落后、封闭的小县城跳槽到了廊坊第八高中。面对着全新的环境和全新的学生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尝试。
思:
1)自身的成长过程何尝不是这样呢?一种熟悉的环境回成就你很多,但同时也能阻碍你许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阻碍的力量回日益加大,当他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融入你血液的一种生活时,自己的发展也定了。因而在特定的环境下,要保持全新的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停滞就是放弃,就是倒退。
2)在讲哲学课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资本主义、经验主义”一课时尝试让学生讲一些有趣的事例,观察学生是否理解了。学生显示表现出来的兴趣非常高,他们尽管说不出道理,但他已经体验到了许多。有一位学生讲了一个“傻子学说话”的故事,特别经典。还有讲“去银行”的故事,当时留下很深的印象,课上的很成功。但现在仅仅两年,我却什么都不记得了,而且在讲课时我的事例,观点有时是突发性的,可惜现在绞尽脑汁都无法想起了。真的很遗憾。 记教学日志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教学日志必须成为一种习惯,记录下自己当天的教学事件,思考,突发的灵感,得意之处,失败之处,重要这样才能不断更新,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的超越。我想,我一年后从新登上讲台时,。这一步是我首先要完成的。
3)组织学生自学,教学生看书、阅读的方法,而且每节课都不厌其烦地渗透,但效果很差。有一次我为了检验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对新内容的概括组织能力。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堂课的讲课提纲。很可惜,两位好学生在黑板上表演不尽人意,交回来的作业千奇百怪,(更可惜,这些第一手资料我都丢弃了,现在想起,简直是犯罪)。在讲“消费者权益保护”时,让学生去收集资料,阐明观点,但效果也不大好,大多数同学表现漠然。在学“企业经营者”时,用案例教学法,提前发下阅读材料,关于一个私营企业家的成长录,但学生普遍没有阅读,,有得甚至现炒现卖,课堂讨论行同虚设,味同嚼蜡只好走过场。以上三者自认为很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最终都了无痕迹,我觉得有必要更深的反思。
1)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渗透后来考虑到我讲的太多、太过、太滥了。每节课,每次课都如此,使学生产生了逆反情绪,大脑中日益产生了抑制的状态,考虑到我的求学经历,二位老师并没有有意识去灌输我,而我却能把握的很好,为什么?我想应该是方法适当,或者是在教授时只是无意渗透,没有进行适当的训练强化?
2)让学生去查资料,学生不适应这种方法,作业负担又重,只能凑乎了之,即使真想去做,也不知道途径、方法。因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种背景、方法,围绕一个主题来收集资料,同时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贯穿下去。
3)组织课堂讨论,最大的败笔是学生主题不明确,任务不明确。更大的问题是,一个班五、六十人,必然有大部分无动于衷,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反而引起学生莫大的反感。因为我听到一个学生说“他们在讲台上,不知所云,简直是浪费生命。”这些我当时都没有好好去想,只是认为尝试了。学生不配合,不积极。再加上学习负担重,考试为主体。因而很轻易的放弃了。从而没有想到过自身的问题,从而没有问过自己,这样做到底为什么?有无一套理论支撑?有无必要的方法?有无相关的条件(材料、背景、帮助)?有无正常运行的控制手段?有无最终预期的结果?当这些都是盲目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时,却贸然的去指导实践。实践的超越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理论对现实的反思精神。当理论消失了它的指导性之后,那些表面上看来在联系实践的做法在本质上很可能违背了实践的要求,导致教育实践对教育理论的偏离,甚至有悖于目标达成,则成为必然的和预料之中的事情了。而今天当我用合作学习,问题教学式等一系列规范、完备、成熟的方法去指导学生时效果会有多大的差别呀。审视我当年的“教改”时,发现那简直是对教育本身的践踏,真奇怪我的学生竟然没有把我赶下讲台了。反过来讲,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老师被学生赶下了讲台的时候,也正是我国教育改革真正稳步发展的阶段。
(四)困惑阶段
    我从山西到了河北,这两个省的地理、经济、文化、历史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学生却有很大的差别。人的行为素质也有很大差别。通过观察对比,我发现:人的相悖性,但最终又有了惊人的统一性,。举一例说明,在对待同样的规则,山西人选择的是怎么样避开它,绕过它,破坏它;河北人(局部的)却是怎么样遵守它,维护它,完善它,因而趋向于保守。但更让人不解的是,山西人在对规则重新理解之外,反而趋向于更保守、更温顺,更良善。我很想不通,教育有着传承文明的功能,但如果变成了无意识的,特别是我们的教育者如果没有清醒的批判意识或是对教育的目标、功能没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所传承的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的静止的,不变的,甚至恰恰是把我们文化中固有的消极的丑陋的一面发扬的淋漓尽致。这不能说是教育本身的错误,因为它毕竟置身于一个大的社会指导下,但至少我们可以认为教育没有尽到他应有的责任。
    在日常教学中,我自认很高,教学游刃有余,渐入佳境,但总有一种挥不去的痛,就是成绩评价的唯一性。我自认我的教育理念是符合学生发展的,但在现实中也在屈从于甚至在追求获得高分的途径,“压、卡、拖、抢”,看者学生心痛,自己觉得心酸。我们中学老师其实在清醒的承受着巨痛,理性的看待着疯狂,无意识背离自己而不能自拔,这就是我们面临的现实。我听到过一个孩子咕咕嘟嘟:“老师,你的孩子你忍心这样吗?我会回答“我知道这是错的,但我要求他比你更严,甚至24小时在学习”。这就是我们中学的现实,我们的教育。也许我们无法改变风向,但可以改变风帆。但面对狂风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但你的路是根本错误的。或同你周围的世界没有任何协同性,而置身于一片荒漠中呢?我们会走吗?我不知道,但愿一年的学习给我明确的解释。
 
------------ 相 关 内 容----------
------------ 相 关 评 论----------
        该文章目前没有评论  
    查看评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黑龙江新教育网   客户服务热线:0451--89679659   QQ问答:200910955 黑ICP备06008913

如果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送至xjywang@163.com 或 hljc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