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级神童的产生
跳级“神童”(一) 从小学到大学,李路珂从未拿过“第一”,李永生夫妇说:。“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却是最棒的。” 1996年,15岁的李路珂在湖南最有名的中学——长沙一中高中毕业,以湖南“高考女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但从小学到大学,她除这次高考外,却从未拿过第一。 “我确实没得过第一。”李路珂诚实地说。 “她得不得第一,我们不在乎,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成功,也相信我们的女儿会成才。”李永生夫妇胸有成竹地说。 李路珂6岁读小学一年级时,已经在父母的指导下轻松地学完了小学6年的全部课程,可老师说她作业不合“规矩”,说她学习也不“冒尖”。李永生夫妇听了不禁大吃一惊,但当他们对女儿的品行和学业进行了一番认真考核之后,又释然了。李永生夫妇便让女儿休学在家自学。随后,他们决定让女儿跳级,而且连跳3级,直接读四年级。 四年级的老师仍然认为,李路珂成绩“不冒尖”,作业还是不合“规矩”。由于学习不出类拔萃少有表扬,一些同学便把一个很有褒奖色彩的词用得有了讽刺意味:“李路珂,跳级生!” “其实,我家路珂的成绩也在前几名,但由于跳了级又没得‘第一’,所以就被认为‘不冒尖’,又因为作业往往省略了一些步骤,回答问题又不能面面俱到,这自然又不合‘规矩’了。老师们是对的,但我心里也有数。”老师有老师的要求,李永生有李永生的“尺寸”。李永生理解老师,但是他更相信自己。于是在李路珂读完四年级之后,只读了几个月五年级,李永生夫妇又让女儿连跳3级,插入初二年级学习。 果然,李路珂在中考中以优异成绩考上了赫赫有名的长沙一中。然而,读高一的李路珂,有一次化学考试仅得了27分。李路珂回到家里,神情黯然。 问明原委,李永生笑着对女儿说:“别说27分,就是7分也没关系,你意识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又知道了努力的方向,还有赶不上的道理?”女儿感到一身轻松。自此之后,她的理科成绩一路上升。 有些家长担心孩子玩多了会影响学习,可李永生夫妇却经常帮着女儿买提琴、买二胡、买足球、买相机。学校有什么活动,只要女儿能说出道理来,他们就全力支持,并和女儿一起准备。“一个现代学生,最少要有两项文体方面的爱好。”这是李永生对女儿的要求。如今,李路珂二胡拉得好,歌唱得好,还是个球迷,而且经常在大学里主持联欢晚会。 上高中时,李路珂这个独生女才12岁。当教师的母亲“狠心”地要她寄宿,双休日尽量少回家,自己的衣裤被褥自己洗,每月的伙食费由她自己统筹安排,学校的公益活动要积极参加,寒暑假尽可能地与同学一起打点短工。她是班干部,年纪虽小,但班里的不少活动都由她组织,俨然一个“小当家”。有一次,班里组织学生到南岳游览,把钱交给她管,几千块钱进进出出,竟毫厘不爽。“李路珂干什么像什么。”班主任刘静这样评价她。 全面要求,全面发展,李路珂蹦蹦跳跳,提前“长大”了。“15岁,我进了清华,儿童时代一个混沌不清的梦想竟然奇迹般地实现了,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学生。从此,我就要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这是李路珂刚上大学时吐露的心声。 “我是学设计的,我认为,对孩子的培养,也要有个‘整体设计’,从思想品德到知识结构,从体质到心理到美育,都要通盘考虑,并持之以恒地贯彻和实践这个‘整体’思想。”这或许就是李永生的“整体论”教育法了。 跳级“神童”(二) 从小学到高中,需要12年才能读完,李路珂却只花了6年半。奥秘何在?李永生夫妇说:“最大的奥秘就是先把母语学好。” 1996年高考,15岁的李路珂以657分的高分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她是当年湖南省年龄最小的考生之一,却坐上了湖南省高考龙虎榜的“头把交椅”,而且,明白底细的人还知道,李路珂从小学到高中,只在学校读了6年半的书! 于是,有人说李路珂是“神童”。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现在的孩子,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我家路珂天赋并不高,关键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比较科学。”梁修裴并没有把女儿看作“神童”。那么,李路珂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儿呢? “最大的奥秘就是先把母语学好。”李永生夫妇几乎是异口同声。 李永生夫妇二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从自己学习、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学好母语对学习其他学科具有决定性的基础作用。 按照李永生夫妇的“整体设计”,女儿刚满3岁,他们就开始了对她的早期教育。到6岁时,李路珂已经超额学完了小学的课程。李路珂的早期教育当然始于母语。不过,这个“母语工程”经过李永生夫妇的精心构建,都是在不经意间进行的。李路珂的母语学习可以说是轻松愉快,水到渠成。 李永生把女儿的母语学习分为3个阶段:一是扫盲,二是巩固,三是升华。 李永生先是把许多浅显、生动、有趣的故事找来,由爱人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并制成录音带,然后在家里播放,女儿不知不觉听上了瘾,听熟了又说出来,父母又把她说的故事录下来对照播放。渐渐地,李路珂听的故事越来越多,知道的事情也越来越多,语音越来越准,词汇量越来越丰富,口才也越来越好。与此同时,他们每天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带女儿去逛街,遇桥说桥,遇车说车,见花说花,见鱼说鱼。然后,他们告诉女儿,这些故事、话语书上都有,都是由一个一个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要是会读、会写、会用这些文字,人就会知道更多的事情。李永生又把小学课本里的生字集中起来,用毛笔一个个地写出来贴在家里的墙上,让小路珂去读、去写、去组词、去造句,不用作业本,就在字帖上涂涂画画。在这个基础上,李永生夫妇又为女儿准备了大量的中外童话、小说名著和浅显的文言文让她阅读,也不刻意给她提什么具体要求,就让她自由自在地走进母语构筑的多彩世界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想不到的是,只用了两年时间,李路珂不仅掌握了4000个左右的汉字,而且阅读了五六百万字的童话、八九十部小说名著和100篇左右的文言文,并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现代汉语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叫人不可思议的是,她完成这些识字、阅读和写作任务,竟没有用过一个正经的作业本。 “完成了这些任务,就等于拿到了一把学习的万能钥匙,就能逐渐达到4个自由阅读的境界,即能自由阅读当代文学作品、一般的古代作品、中等程度的科普作品和一般的英语作品。”李永生对自己的教育方法非常有信心。果然,李路珂又花了1年的时间,就学完了小学的其他课程和初中的部分课程,而且一点儿也不吃力。 李路珂上学后,3年跳了6级,但成绩却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的‘母语工程’产生的效益。”李永生夫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