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锁的抽屉,上锁的日记
据调查,约有1/3的中学生,有了心理问题或者受到委屈,既不愿意对父母讲,也不愿意对老师说,只愿讲给自己的知心朋友。更多的孩子则写在日记中,或者在自己心里“上了一把锁”。 另据一份调查,有2/3的父母偷看过孩子的日记,或监听孩子的电话,或未经同意私自翻动孩子的书包。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活动范围逐渐增大,思维能力也逐渐增强,对许多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主见,遇事喜欢用自已的内心去体验,但是,父母往往仍然拿他们当不懂事的孩子,把他们独特的想法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嘲笑为“幼稚”,致使他们把自己的心理活动闭锁在心底,或写在日记中。 写日记也是孩子缓解内心压力的一个良好方式。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无异于破坏了这个方式,实在是一件蠢事。当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盲从父母时,说明他们的独立意识正在不断强化。父母应该为孩子的成长而高兴。但是更多的父母只因自己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心里不舒服。很多家长不能容忍孩子有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事情,他们认为,小小孩子,还不应该有隐私。好像孩子在父母面前,一切都应该像水晶玻璃一样透明。其实,孩子长大了,他不再只是你的孩子,他更是一个独立的人,他是他自己。父母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偷看孩子的日记,私拆孩子的来往信件,都侵犯了孩子的隐私权,也是对孩子人格不尊重的表现。孩子总是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一个没有受到尊重的孩子,很难想像长大后也能尊重别人。 最不可取的是,偶然发现孩子心中的秘密时,又打又骂,数落孩子学坏了,甚至扬言要把日记交给老师……这样做,对孩子心灵上的伤害非常严重。 家长如果想依靠偷看孩子的日记,或靠跟踪、盯梢去了解孩子思想的动向,只能说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渠道出了问题。与孩子沟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从心眼里感到父母是最可信任的人。同时让他们感觉出,自己与父母虽然年龄上有距离,但是地位上是平等的,心灵上是相通的。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定时问,与孩子一起聊天,一起外出游玩。在家里尽量不要发脾气,尤其是不在孩子面前大动肝火。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也应该承认错误。 另外,在决定与孩子有关,甚至家庭大事的时候,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孩子觉出父母的信任和对自己的尊重;要允许孩子犯点小错误,日常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不去管也罢,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家里,你的角色定位是家长,还是父母?家长和父母,有不同的含义。家长者,一家之长也,在家里享有绝对权威;而父母呢,则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称职的父母,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权利。如果孩子信任父母,自然会说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也就有了帮助他成功的办法。父母的责任是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发现孩子的优势和潜能。并给予孩子以鼓励。其次,当你的看法与孩子不一致,你的做法与孩子的愿望冲突的时候,不能强迫孩子服从,更不能对孩子的不顺从,采取暴力、经济制裁等手段。训斥孩子,是父母最无能的表现。 有专家提出,父母处理与子女的关系时,一要把握住“>”(大于),二是要把握住“=”(等于)。大于,是指父母具有成年人阅历深、经验丰富的优势,可以指导孩子;等于,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在人格上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咄咄逼人,而是和孩子坐在一起,平等地对话与交流,多听听孩子怎样说,多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孩子就会把心里话掏给你,父母与孩子才能达到水乳相融的境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