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可是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那也未必是好事。
有一天晚上吃饭,顺便看一下报纸,突然之间斗大的几个字“初三生活,不是念书,就是被父母念”映入眼帘,原来有一个初三的学生上课上到一半不见了,全校紧急搜寻,最后在楼顶的水塔旁找到他。这个学生说,自从升上初三,每天不停的考试与念书,已经疲乏得像机器人一样了,回到家还不能放松,如果稍微休息一下,父母就念,连吃饭时看个电视也会被念,他觉得每天都是念书、考试、挨骂,这无止境的循环使他很烦、很累,所以想去找解脱。我看了非常难过,这种日子的确没什么意义,不能怪孩子轻生,问题是,有必要让孩子过得这样生不如死吗?
我们先不谈教育制度,因为这是我们升斗小民无能为力的地方,但是回到家来,父母的态度就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握的,为人父母的眼光一定要远一点,现在考试成绩十年后一点意义也没有。孩子如果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父母一定要支持他。
耶鲁大学医学院基因的研究发现,即使身上遗传到两个有缺陷的基因、容易罹患忧郁症,但是只要有大人的关怀,让孩子感到自己在别人心中还有一点价值,忧郁症就比较不容易出现。
父母一定要给孩子一点自由的时间,随他怎么支配,不可以每一分钟都计算在内,分秒必争,紧迫盯人,这对孩子内心的感受非常重要。我的孩子一直都肯替我做家事──学四年级开始,一直做到他离家去上大学──就在我给他做事情的自由空间,只要他把工作做完,我不限定他怎么做或什么时候做。比如早上出门前,我交代他洗衣服,下午我回来去收衣服时,发现有的衣服干了,有的还是湿的,一问之下,原来他晒了一两件后觉得这件事很无聊,就进屋里去打电脑,打了一阵子再出来晒个一两件,所以到我下班时,虽然衣服都晒上去了,但是干湿程度不一致。
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形会很生气,因为中国人的传统是要孩子有始有终,做一件事就要从头到尾做到完才停止,可是我想这个从头到尾并没有规定中间不得停顿,只要他做完了,中间的过程应该可以有些通融。所以我并没有骂他,只告诉他为什么衣服要晒太阳的原理:晚上许多昆虫出来觅食,会在衣服上留下肮脏的东西,而大太阳的紫外线正好可以消毒。
孩子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故事:加州大学一位昆虫系教授去亚马逊河采集标本时,被一种小虫叮了一口,把虫卵下到他的皮肤内,结果这位教授手臂红肿不消,当医生用手术刀划开红肿,里面跑出来好几只蛆。这件事令儿子印象深刻,经我一讲,他就觉得有道理,下一次他晒衣服时,就尽量在中午以前晒好。
给孩子一点自由的空间,他便不觉得是被逼在做事。一旦他觉得有主控权、是他自己的决定,他心中就甘愿得多了。更何况,我们自己做事情的方式也不见得就是最完美的,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完全按自己的方式去做。
孩子慢慢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要稍微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如果孩子完全照着大人的方式去做、一成不变的话,人类怎么会有创新出来呢?只要目标达到了,请给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人类的文明就是来自不完全听父母话的孩子的创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