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育 问 答(一)
(很多人都在关注陈浩辰的成长,赞成的、反对的、鼓励的、批评的、质疑的、羡慕的------各种各样的声音,各种各样的看法,朋友们也和我们探讨过一些看法。)
问:孩子15岁就上大学,你们不觉得孩子年龄小了一些吗?生活自理能力、与同学交往会不会有问题?
答:很多朋友都问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并不认为孩子小。如果家长总认为孩子年龄小,就难免惯着他、宠着他,什么都想替孩子做,什么都想替孩子承担,孩子也许永远都长不大了,就算成家立业了,也可能还是“啃老族”。
陈浩辰的生活自理能力不能说很强,可好多大他三、四岁的同学也不比他强多少,甚至还不如他,呵呵,这一代孩子的通病吧!陈浩辰曾经说过:“只要我想做好的事,就一定能把它做好!”我们很欣赏他这一点,也相信他有这个能力。其实,生活自理能力是最基本、最简单的能力了。智力低下的孩子,经过训练,生活也可以自理。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生活自理不该是问题吧?只要你愿意,没有人做不到。做父母的该放手就放手,没什么大不了的,谁不是在磕磕碰碰中长大的呢?安全第一,其它的尽管去经历。
我们并不担心他和同学交往会有多大障碍。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年龄不是障碍,“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年,我们领他走过很多地方,也见识过很多人。我们觉得不管大人、孩子,都不要单纯局限于和同龄人交朋友,要多和不同年龄、职业,不同层次、背景的人交往、交流,这些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不同的窗。陈浩辰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不同年龄、背景的人。孩子从小,我们就和他谈论很多事情,我们也会时常探讨家庭、社会、感情、婚姻------这样的话题。人的成熟与否,还真的不能用年龄来衡量,它往往和阅历、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问:孩子的年龄不大,你们为什么没有考虑让孩子重读一年,冲击下清华、北大?
答:清华、北大应该是很多孩子、家长的梦想之地吧。陈浩辰也曾经想考清华、北大,实力不能说没有,努力却绝对不够。高考前后,我们也和他探讨过:有没有重读的必要?是不是一定要上清华、北大?我们始终觉得:陈浩辰高考虽然有些失误,强项丢分过多,可是总成绩还足以报考一流的大学。进入一所名校,并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清华、北大并不能定格你的未来,好的大学成功的机会也许多一些,但是离开了个人的努力奋斗,什么样的金字招牌都会形同虚设的。何况我们也不希望孩子学过的知识重复去学,浪费生命,浪费智力,有这一年的时间可以去学更多更广的新知识。自己的未来只能自己决定,它决不是单纯由你上什么大学决定的。
问:陈浩辰的特长,不论二胡还是围棋都很出色。你在孩子这些年的特长学习中是怎么做的呢?
答:应该说,在孩子的特长学习上,我是个“懒妈妈”、“糊涂妈妈”。陈浩辰不管是学围棋还是学二胡,我坚决不陪读、陪学,力争做个技术外行妈妈。在他刚学围棋时,情绪高涨,整天缠着我要教我围棋,我说:“等妈妈老了,退休了再学吧。”后来,他与人对弈或是参加任何比赛,我都很少像好多家长那样紧张兮兮地,这步棋怎么走,那步棋怎么走,赢了多少,输了多少,最多的是和他说:调整好心态。所以一直到现在,我依然是棋盲。
陈浩辰学二胡时是大班上课,十几个孩子在教室中间上课,一排家长坐在教室后面。老师在前面讲,大部分家长比孩子听的还用心,怎么运弓,怎么拉------还要帮孩子把谱抄到本子上,回家后好辅导孩子呀!我觉得是孩子学二胡,又不是我学,他自己的事为什么我要帮他?如果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回家不用心练习,再上课时被老师批评那是应该的。每次他上二胡课时,我会带一本书,两小时课结束了,我的书也读了一、二百页了。有时,他会问我:“妈妈,你听这段我拉的怎么样?”“不好意思,妈妈就能听出弹棉花和你这段的区别。”技术外行最大的好处是:欣赏多,挑剔少。
技术上我是外行,但是丝毫不妨碍我们谈论围棋二胡类的话题。比如:给孩子买的《围棋天地》,棋谱虽然看不懂,不过那些棋人棋事、棋坛动态------我是每期必看;我们还和孩子一起了解二胡的历史渊源、欣赏名家名曲------这样,父母和孩子谈论的话题多了,就不会整天只会说:你学这个,你学哪个了。
问:在孩子这些年的成长教育中,你有什么遗憾吗?
答:人生好像免不了遗憾。最遗憾的还是我们的教育意识觉醒的太晚。大约在2001年,我们从报纸、书上读到很多有关早期教育的文章,相继买了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哈佛女孩》、《赏识你的孩子》、《我们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博士姐妹》、《哈佛天才》------这些教育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对孩子的教育太不够了。由此,才开始了我们对教育改革的实践、探究。如果,我们能再早十年这样认识教育,那该多好啊!不只是陈浩辰会培养的更好,哥哥家的孩子也可以更好的呀!陈浩辰休学后,他的两个表哥也只上半天课,在家自学。学习之余,三个孩子经常是玩的热火朝天。二侄子曾在休学半年后跳了一级,大侄子一直到中考前,都是上的半天课,中考时以全市第21名的成绩进入市高中重点班,并在高一下学期请假在家,把高中的课程自学了一遍,现在在澳门科技大学读书。我一直引以为憾的是大侄子董轩,他比陈浩辰大四岁,从小他们就是最好的伙伴,他的先天智力只在陈浩辰之上,笛子、绘画都很出色,他的优秀丝毫不逊色于陈浩辰,只是因为教育观念的滞后,他没有了陈浩辰的年龄优势。
当然,还有一些别的遗憾,比如:有时候,因为自己的心情不好、没有耐性,我也打过他,骂过他,不尊重过他。希望这些曾经的伤害不要给他心灵留下阴影。因为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父母,常常不知道怎样去做,怎样去爱,我们也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成长,难免会做错事。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成长,孩子也有责任帮助父母成长。
陈浩辰的动手能力不强,虽然有意识地培养了一些,教他翻花绳、刻纸、学做风车、玩电子积木、安装四驱车、学解V形扣------可他还是有些笨,不过,他要是愿意努力,手还是可以变得越来越巧的。
问:小学到高中12年的课程,陈浩辰提前三、四年完成,别的孩子有达到的可能吗?
答:我们的学制本身拉的过长。比如小学有五年制的,有六年制的,不管五年、六年,完成的教学内容没有多大差别,就那些知识点。我觉得小学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语文上,我们的祖先留下太多灿烂辉煌的文化,真的应该让我们的孩子在童年时多背诵一些经典,多背诵一些诗书子集,那是精神的底子,文化的根;加上大量的阅读文学、百科书籍;至于写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需要传授写作技巧,语文教育最没用的莫过于什么段落分析、写作特点、中心思想,还有某些的阅读欣赏,老师不看答案参考书,照样答不上来,这样几年下来,就有了文学的底儿,思想的底儿了。孩子具备了阅读能力,就具备了自学能力。只要经过正确的指导,完全可以在两三年内学完小学数学。
实际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基本是在重复幼儿园、学前班的内容;而小学毕业和初中、高中毕业的前一年基本是在复习,而一名优秀的学生不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复习,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成绩。说到这,我想提到另一个孩子的成长:
康健一,1995年出生,一直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生活,五岁时接回父母身边,五岁半插班上了一年级。因为酷爱围棋,2001年7月,他妈妈停薪留职陪他到北京学棋。当时我们在北京合租了一套房子,在同一个围棋道场学习。半年后,陈浩辰中断了在北京的围棋学习,而此后的这些年,康健一始终在外地学棋。文化课只是时断时续地自学着。2006年11月份,康健一回到七台河,准备完成初中学业。这些年,除了在武汉学棋时,上过三个月的半天课,他一直没有正式上过什么学,。这时的他甚至连做题的格式、作文的格式都不太清楚。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和康健一的妈妈专门制定了一套学习方案,各科各有分工,定目标列计划,数理化以自学为主,就这样学了一年后,插班上了初四,390分、430分、470 分、500分、530分,每一次考试成绩都在涨,今年6月份,13岁的康健一以576分的成绩考上了高中。整个初中的课程他只用了一年半多的时间。现在他作为江西围甲少年队的队员继续在北京学棋。
所以说,我们学制的本身就可以缩短,提前完成学业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问:陈浩辰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够抓紧,还能取得这样的学习成绩;而康健一初中的课程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完成,是不是他们比别的孩子更聪明?
答:那倒不尽然。陈浩辰高中阶段努力的不够,但是成绩还能过得去。最重要的还是得益于他多年来养成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很强,学习时很专注、投入,知识学得比较透彻,运算速度快,再加上一些适当的学习方法,虽然学习时间不是很多,但学习效率就比较高了。
而康健一呢,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强烈的求知欲,对问题总是要究根问底,爱思考,爱读书,知识面广,会的问题很少再错------这些都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所应具备的品质。
问:那我们的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那些方面呢?
答:教育重在习惯的培养。
比如,读书的习惯。从陈浩辰上小学后,我们就很少看电视,经常是老的、少的大家都在读书,我们家的最大特点就是书柜多、书的数量多、书的种类多。
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陈浩辰的小学阶段基本是晚8点睡,早六点起;初中阶段是晚8点半睡,早6点起;高中睡得晚,十点多睡,6点15起床,睡眠不够时,中午通常睡午觉补充。孩子充足的睡眠是高效率学习的保证。按时就餐——我们家的一日三餐,从来不敷衍了事,基本都是固定的时间,并且每餐都注意营养均衡搭配,这就需要家长费些辛苦,用些心思了。
锻炼身体的习惯——陈浩辰从六七岁的时候我们就领他上山跑步,他经常从山脚的台阶一气蹦到山顶,并且还是两三级台阶一齐蹦。后来,我们还进行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运动锻炼,跳绳、溜冰、踢毽子、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玩滑板车、滑冰车、打雪仗、雪地足球、滑雪、打篮球、投飞镖、打台球------ |